我们为什么坚定地投资教育

2017-11-14

目前,中国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超过4200万,中小学生在校生1.4亿,高中阶段在校生4000万,高等教育在校生3600万,如果再考虑继续教育,全国教育消费人群可能逼近中国总人口规模的一半。

对国家而言,教育是一项重大事业,并非产业,但站在投资的角度,我们把教育作为一个行业看待时,它就是一个面向巨大消费人群的服务业。

如此大规模的消费人群,单独依靠公办教育体系是无法完全覆盖的,其间留下了很多企业可以参与的环节。本文将从多方面阐述,几何投资投资教育的原因。

 

面向几亿人的to C市场,大部分教育仍是公办体系提供

教育其实是一份贯穿一生的事业,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形式的教育需求。观察高等教育及以下年龄段,除了幼教阶段市场化服务供给比例超过60%以外,其他年龄段的主流教育形式几乎都是由公办体系提供的。公办教育体系集中解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,但如果把教育作为一个消费服务业来讲,这么庞大的人群,供给的差别化和丰富度应该远远超出其他90%的行业,但就目前来看,这样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,这一点恰恰是市场化教育提供者的巨大机会。

以往,中国的基础教育形式是单一的、普适的,但随着中国家长对于教育需求的升级,我们坚信,中国的消费人群对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需求将会呈爆发性增长。

所有to C的大行业中,还留有教育这么一个巨大而尚未被市场化大范围优化的领域,有了广大的市场化经济动力参与,将带来最切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。例如报名人数每年都在增长的营地教育。在中国,营地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夏令营,而是具有更丰富主题,更深刻内涵,既帮助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培养领导力、组织能力,还能帮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(人文的、科技的、体育的等),让孩子在体验中找到爱好,培养爱好的教育形式。这就是新一代教育需求升级,量大而且空白的细分领域。

此外,即便在主流的学历教育环节,也有人在探讨用全新的模式打造中小学教育,除了常规课标体系外,他们增加了传统国学、美学教育,结合了IB课程的逻辑思维教育等,小学三年级掌握的诗词量就远超常规六年级水平,有这样的项目,家长也愿意选择让孩子尝试。

 

科技推动教育形式变革,个性化、在线化、智能化已到来

长期以来,我们见到的教育,都是老师上课、学生考试升学这种关注名师、关注成绩、关注升学的形式。但是,从历史来看,教育本来是相对个性化的,关注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,所以有私塾、师徒等形式,后来受教育人群增加,出于对师资经济性的考虑,才出现了一个班五六十人的情况。

如今,随着科技的进步,教育再次被引向其应有的个性化道路上,专门研究自适应教学的学吧课堂、论答,都在用不断迭代测试的方式,用机器测评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,协助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备课、个性化辅导。新兴的公司,如盒子鱼,都在用更智能的教学形式,帮助全国老师改进教学,提升教学质量,用科技推动着教育资源均衡化。

我们也在深度关注在线教育、双师课堂等形式。原来靠不断开分校的模式,老师与教学的标准化复制、学生的区域化管理都是巨大的难题。但是,在线教育已经让名师面向全国开讲,大大提高了优质资源的覆盖能力,也将带来优秀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。

在传统教育模式下,人才选拔依靠的是学习成绩(分数)这一指标,未来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产品的应用,学生在校和非在校学习情况都将被追踪,在校成绩也将不再绝对重要。教育信息化将更好地帮助学生以各种形式完成学习内容,以多种形式评估学生综合能力,从而把升学就业单一的学业职业通道打开,关注集中在教育实质而非阶段或形式。

接下来,人均寿命因为医疗技术的发达进一步延长,信息膨胀使终身学习成为刚性需求,我们也许不只是盯着K12,也许是K30,这也是得到App、混沌商学院兴起的原因。

 

经济结构转型带动人才结构转型,职业教育带来新机遇

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,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支撑。考虑到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,如果不能摆脱低端制造业,第二产业的经济支撑作用将变得非常严峻。中国的低端产能过剩,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,而高端产能不足,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,基础配套能力不足,关键材料、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,当前急需的是产业升级和再工业化,这也是中国大力推动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核心意义。 

新旧动能转换,第三产业主导经济增长,服务业更需要职业教育支撑。我国经济已经从快变量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,转向由慢变量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,这种转变大概从2012年开始。从就业增速来看,2013-2015年第一产业就业年均下降5.1%,降幅比2003-2012年扩大1.8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就业年均增长0.01%,比2003-2012年回落3.7个百分点;服务业就业年均增长5.3%,比2003-2012年提高2.4个百分点。

我们在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,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目标推进,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,支持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,重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境、平台和基地建设,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,建设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,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。国务院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提出,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,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,这代表将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去中职院校就读。同时,国家也在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、职业教育类型转变。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,到2020年,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%以上。

当前高等教育,大部分也还是以公办为主,在面向应用型教学、面向职业教育方面,存在太多的产学不对称、不衔接问题,而原有的教育体系又很难快速改变以适应市场。我们相信将会有大量优秀的职教企业,通过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实训实习等多种形式,将优秀的、面向市场化应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到职业教育中,无论高职还是中职,都将有巨大的应用空间。

美国很多民办大学收费都达到6万美金以上,当然中国还不具备提供这么高学费的大学服务,这需要时间的沉淀。中国有许多民办教育举办者有高远的教育情怀,也有面向市场的经营头脑,他们将会是中国教育服务差异化供给的开拓者,相信未来面向市场的投入,会不断增加大学教育的价值创造,无论是应用型的,还是科研型的。我们不能从学费高低来评价教学质量,但是我们相信民办教育的机会和空间,只要有市场化的土壤,就会出现与价值相匹配的教育服务,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。

510年,正逢国家对教育的全面优化提升,正逢新一代家长对教育的理念升级,正逢科技创新对教育的颠覆创新,专注投资教育我们还要更努力。